写在前面

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本饼干的日本找工作总结之一(开篇),建议先行阅读,传送门💁‍♂️ 本曲奇的日本码农就职总结之一(开篇)

Why Japan?

这是一个在日本找工作时的经典问题,面试官想知道你选择日本的理由,以及评估一下在日本工作中途回国的风险。但除了作为面试的经典问题进行准备之外,也是个需要好好问问自己的问题。

对我而言,或许从小时候看过宫崎骏的所有动画,NARUTO,就已经开始与日本结缘。大学期间,日语歌一直给我鼓励,X Japan,还有一些昭和风,特别符合当下中国人的精气神。

幸运的大三时拿到了筑波大的交换生机会,半年的时间让我习惯了日本的生活方式,以及走出家门就算是旅游了的便捷,日本还是很美的,喜欢在日本旅游的感觉。

后来继续在筑波大读研,再有便是认识了以后想在日本发展的女朋友,因此,也使我下定决心,硕士毕业后继续留在日本。

至于未来的话,起码2~3年会呆在日本完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经历。对回国的想法是,个人还是比较认同国内的发展及前景的,国内的工作虽累但成长快一些,想创业做点事情也更加方便,所以暂且没有在日本长久待下去决心和打算。对自己年轻时待在日本的想法是,不知为何想有一段国外的生活经历,以及把日语学好。我只能感到这是有意义的事,但具体这个意义是什么,以我现在的眼光也难以看得清楚。就像Jobs说的,当你回望时会发现年轻时的经历的点连成了线,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个线是什么,但多积累一些点也是好的。

就活 or D进的迷茫?

D进是日本学生的黑话,就是继续读博的意思。就活是日语就职活动的缩写,就是找工作活动的意思。 虽然决定留在日本,但从19年年初开始,便十分纠结到底是找工作,还是继续读博走科研道路。说实话,本科阶段我本已经想明白我不是适合走研究的人。但在日本修士期间,尝到了一点研究的甜头,又在父母强势的建议下,动了读博的心思。3月份是我极其痛苦的一个月,因为我知道这个决定太重要了,仿佛是人生的岔路口。也有人说,没关系呀,读完博之后不想继续科研也可以找工作,不必给当下的自己那么大的压力。我却不这么想,我担心读博再quit,或者中途离开学术界,对我来说或多或少有一些沉没成本,我希望这个决定做好后,仿佛是选好了人生的跑道一样,之后我需要考虑的只有如何跑的更快一点,而不需要被是否变道之类的抉择困扰。 后来各种跟朋友,前辈,家人聊天,然后决定找工作了。确实,混学术界,当教授是大后期型选手,也是家人认可的铁饭碗,以及有一定的社会地位。但学术界这条路,也不是那么简单走的啊,父母看到的是混的好的大佬们的光彩的幸存者偏差,而我却只能看到苦哈哈的博士学长们而立之年还在挣扎,这种对立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。

人们喜欢延迟自己的决定,毕竟做决定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。在做决定之前,工作和科研这两条路的好处,仿佛都与我们有关。而决定之后,意味着你必须放弃这其中的一部分。3月份之前我也一直用这种拖延搪塞自己的未来。好在我的教授能从宏观上抓起学生,他明白早做决定的好处,一直催我做决定,并一度跟我说3月是你的deadline,必须在此之前决定好。也是因为教授的push,才使我不至于错过大部分公司的招聘时间。

关于D进两份有用的资料:

做决定的过程和建议

做决定时,势必会让人感到痛苦,迷茫。

如果选择让你感到痛苦,我列举了一些我使用的方法,可以借鉴。

  • 找同龄人,境遇相仿的人
    • 比如说你同专业的同学,他们可能也面临工作和进学的困扰,一起权衡利弊,互相丰富看问题的角度,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,更好地帮助你们做决定。
  • 找过来人
    • 你的学长学姐,刚路过你的阶段,对这阶段的困扰还有清晰地认识。经历得越多,会让他们看问题比我们高一些层次。
    • 对世界的认知不甚了解的时候,我们会对很多不清楚的事情进行想当然的脑补,这是危险的,会被自己错误的脑补和想当然而误导。与过来人聊天可以消除这些脑补和想当然,获得正确的认知。
  • 找上一代人
    • 没想到更好的描述方式,总之就是找爸妈那个年代的人,甚至爷爷奶奶年代的人也是可以的,如果你有这个年代的朋友的话。
    • 他们可以是你的父母,你的大学时代钦佩的老师,你们行业优秀的前辈。
    • 有一个说法是,国人的朋友结构有些单调,比如说我们的朋友圈子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同龄人,而同龄人是与我们有同样的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局限。
    • 所以有一些父辈那一代的朋友,也是很重要的。虽然我们会因为代沟之类的原因,难以向他们敞开心扉,但听听他们的想法大有裨益,他们总是给我提供一些更有大局观的思考。

比如说,我经常去拜访大学时代钦佩的S教授,他不到40岁,他有极年轻的一面,也有很老成的一面。对于大学的教学事务来说,他已经很熟练了;于是决定自己搞企业产学研结合,创业刚刚起步,这方面他是年轻的。他还很理解年轻人的想法,或许与他的工作接触的都是年轻人有关,我在某些方面也有些莫名其妙的老成,这使我很有中年人的缘,因此,我们非常谈得来。

17年末,我当时在纠结于继续工作,还是来日本读书进修。本科毕业到修士入学的半年工作期间,我遇到了很多热衷买房的同事,一度被他们感染,我看到了社会上热钱涌动,还想读什么书呢,只想快快的捞一笔。 S教授先是肯定了我的想法,说他认识一个年轻人,投资房地产做的很成功。他转而又说:“你现在见到“钱”了,所以有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。但其实真正做学问的人,他们是很单纯的,他们虽然一把年纪,但并没有见过“钱”。你慢慢会发现,这个社会赚钱的方式太多了,所以需要你思考的是,你要赚怎样的钱。我认为,我想首先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,然后拿走属于自己的回报。”

下定决心

最后回到就活和D进的问题,我认为一生人生道路的选择,只靠功利的想法是无法让自己坚持,还会把自己卷入苦难的漩涡。作为长久的事业,必须有兴趣作为支撑。我的兴趣偏向应用,商业上的思考,以及需要快速的反馈作为激励。是的,我喜欢一些快速反馈的东西,这也是我喜欢编程的原因之一。做一个东西,可以很快的看到结果,被激励,我便会有动力持续做下去。科研这种需要极大的信念,极其缓慢的反馈实在是与我的性格不沾边。因此被我放弃,也是正常的。

终于在一个月的痛苦与纠结后,于2019年3月底决定了参加2020卒的就职活动,目标的业界是外资IT大手和日资独角兽。


继续阅读: 本曲奇的日本码农就职总结之三(准备篇)